經驗館

位置:首頁 > 人羣 > 名人養生

名人與健身走

醫學研究證明,步行健身有助於防治現代生活由於缺乏體力活動與鍛鍊而引起的多種“富貴疾病”。古今中外不少有成就的學者、作家、名人都有長期堅持步行的習慣,正是由於他們規律性地運動,才有了健康的身體,保證了他們取得卓越的成就,而成為名人。

名人與健身走

鄧小平同志一直堅持散步,“文革”期間也仍然堅持長期形成的散步習慣。每天清晨,他繞着院子裏的兩棵槐樹轉,每次一定要走幾十圈,每圈有一定的步數,把它當作一件嚴肅的事情,認真去做。

鄧穎超也散步數十年如一日,她每頓飯前行走1000步,飯後行走200步。

散步也是朱德的主要鍛鍊項目。他有個雷打不動的生活習慣,即吃飯在食堂吃,不管颳風下雨、嚴寒酷暑,從不將飯打回宿舍或辦公室。他認為,飯前走動能增進食慾,他早晨起牀之後及晚上睡覺之前也要散步。他晚年仍堅持每天步行3次,每次步行1500米。

彭德懷元帥身體一直十分結實。斯諾在《西行漫記》中以驚歎的口吻寫道:“六千英里的長征,大部分他是步行過來的,常常把他的馬讓給走累了的或受傷的同志騎。”若不是屢遭摧殘,為黨為民族長期陷入苦苦的憂慮而積鬱成疾,這位鋼鐵戰士怎麼會過早離開人世呢?

徐特立近90歲仍堅持日行500步。聞名中外的文學巨匠巴金,年過八旬,仍目光炯炯,氣色很好。經醫生檢查,其心血管系統和內臟功能一切正常。他的經驗是鍛鍊與寫作並進。巴老認為,人老往往先從腿上老,年紀越來越大越要堅持不懈地走路以練腿勁,這是很有見地的。巴金每天早晨早早起牀,下樓在院子裏先慢跑一會,回來喝杯牛奶,再出去散步,天天如此。

馬克思認為,最有效也最適宜的鍛鍊和休息方式是散步。他能一邊談話,一邊散步,連續幾個小時。他可長時間地走坡路或攀登小山而毫不感受到疲勞。1837年,由於過度用功使他的身體垮了下來,他仍每天從住處步行到柏林大學,步行使他心情舒暢,不久便恢復了健康。對散步的效果,連馬克思自己也感到吃驚。他回憶道:“我並沒有想到虛弱的我卻恢復得十分健康和強壯。”從那時起,他把散步作為健康和休息的最重要的手段,並長期堅持下來,直到他的心臟停止跳動為止。

居里夫人一生忙於科研。在丈夫不幸去世後,她的工作更加繁忙了。但她充分認識到,為了科學事業,得始終堅持鍛鍊。她選擇了散步作為運動。她認為:“科學的基礎是健康的身體。”

世界着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惜時如金,但他竟捨得每天抽出時間從事文體活動。這裏有他一段美談:他去比利時訪問時,國王和王后準備隆重地歡迎這位傑出的老科學家。火車站上張燈結綵,官員們身着禮服列隊在車站迎接。火車到站後鼓樂齊鳴。可是,旅客都走光了,也不見愛因斯坦的影子。原來,他提着皮箱,拿着小提琴,從前一個小站下車,一路步行到王宮。王后問他為什麼不乘火車到終點站,而偏偏徒步受累呢?他笑着答:“王后,請不要見怪。我生平喜歡步行,運動常給我無窮的樂趣。

標籤:健身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