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館

位置:首頁 > 歷史 > 戰史風雲

豫湘桂會戰背景 侵華日軍在敗亡前試圖垂死掙扎

歷史背景

豫湘桂會戰背景 侵華日軍在敗亡前試圖垂死掙扎

1943年,同盟國反法西斯戰爭轉入戰略反攻和進攻,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屢遭失敗,使南洋(東南亞)各地軍隊的海上交通線受到威脅。日本大本營為保持本土與南洋的聯繫,決定打通從中國東北直到越南的大陸交通線,同時摧毀沿線地區的中美空軍基地,以保護本土和東海海上交通安全,遂令中國派遣軍使用累計約51萬兵力,發動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作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以共約100萬兵力進行抗擊。

直接原因

從1944年4月開始一直持續到年底、縱貫中國南北幾千餘里的大規模豫湘桂戰役,是日本軍國主義臨死前回光返照式的最後掙扎。從1943年夏秋以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發生轉折,中國持續抗擊日寇,牽制了日本大部陸軍兵力,在歐洲戰場,德意法西斯逐漸潰敗,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也接連失敗,海上交通線被切斷,南洋日軍面臨被切割的困境。

為此,日本困獸猶鬥,制定了從中國戰場尋求突破,企圖固守大陸以堅持長期戰爭的計劃。因此,表面看來是日本的積極進攻作戰,本質上卻是出於防禦目的。

日本自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不僅未能速戰速決打敗中國,而且陷入中國持久戰的漩渦,只能保持點(戰略要點)和線(以交通線為主)的佔領。日軍還被分割成幾塊,始終不能形成完整的戰略體,陸軍主力深陷中國不能自拔,給日軍轉用兵力於太平洋造成極大牽制,導致太平洋兵力不繼,不斷失敗。

為此,日軍企圖以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企圖將侵華日軍各部分貫通起來,並聯系被切斷海上交通的南洋日軍。另外,從中國大陸各個基地起飛的盟軍飛機直接轟炸日軍甚至日本本土,這意味着盟軍同時可以對日本本土日本發動大規模空襲,這使日本異常恐懼,打掉在中國的空軍基地,也是日本加速推行豫湘桂戰役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