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館

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唐朝十大名將之一 初唐名將臨洮郡公王忠嗣

王忠嗣(706年—750年),初名訓,祖籍山西太原祁縣,後移居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

唐朝十大名將之一 初唐名將臨洮郡公王忠嗣

父王海賓以驍勇聞名,官至太子右衞率、豐安軍使。王忠嗣九歲時,王海賓戰死於吐蕃鬆州保衞戰中,追贈為左金伍大將軍。忠嗣接入宮中撫養,玄宗收為假子,賜名忠嗣,常與忠王李亨一起遊玩。有一次玄宗和他論兵法,他“應對縱橫,皆出意表”。

開元十八年(730年),出任兵馬使,隨河西節度使蕭嵩出征。開元十八年在玉川戰役中以三百輕騎偷襲吐蕃,斬敵數千,吐蕃贊普倉皇逃走。後接替王侄擔任隴右節度使。開元二十六年北伐契丹,率十萬騎兵,北出雁門,於桑乾河三戰三捷,奚、契丹聯軍全軍覆沒。天寶初年,大敗突厥葉護部落,取烏蘇米施可汗首級至長安。

此後,王忠嗣擔任隴右、河西節度史,身處抗擊吐蕃的最前線。他首先考慮到吐蕃等國騎兵強盛,對唐軍威脅極大。於是在朔方、河東之時,便在邊境地區高抬馬價,各地胡人爭着把馬賣給唐朝,王忠嗣將馬盡數買下。王忠嗣到了隴右、河西之後,便奏請將朔方、河東戰馬充實到隴右、河西。從此,此二鎮的兵馬也強大起來。天寶元年(742年),王忠嗣集中優勢兵力發動了對吐蕃的青海湖會戰,大破吐蕃北線主力,接着乘勝追擊,在積石會戰中將吐蕃殘部全殲。並俘虜了8000依附吐蕃的吐谷渾軍。這次作戰,吐蕃在青海、甘肅交界處設置的堡壘幾乎被全部摧毀,死傷數萬人,兩個王子戰死,其重要戰略盟友吐谷渾降唐。此戰是對吐蕃的沉重打擊,自此,吐蕃在青海地帶對唐朝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其對河西地帶的威脅已基本解除。之後,王忠嗣行軍千里增援小勃律,擊敗吐蕃、大食聯軍,並在此戰中大膽提拔了當時還是青年將領的李光弼和李晟,後雖小勃律再次叛亂,但大食懾於唐軍軍威再不敢出兵。

天寶二年(743年),王忠嗣再破突厥,塞外晏然。

天寶三年,拔悉密向後突厥發動進攻,斬烏蘇可汗,傳首京師。後突厥餘眾又立烏蘇之弟白眉特勒為可汗,是為白眉可汗。為除掉威脅唐朝北部邊境以久的後突厥汗國,唐玄宗詔令王忠嗣乘機北伐。王忠嗣率部在薩河內山與後突厥阿波達乾等十一部激戰,大破其眾,加速了後突厥汗國的滅亡。

天寶六年(747年),兼任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一人佩四將之印,掌控萬里邊疆,手握天下勁兵重鎮,不可謂不令人驚奇。這在大唐帝國的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當時四鎮兵力總共有26萬7700人,對王忠嗣而言,可真是擁兵天下了,所幸王忠嗣是忠臣,否則,天下之禍,也許早已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