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館

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祕聞

活佛濟公明明就是個和尚 但是為何偏偏酷愛酒與肉?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這樣熟悉的歌詞,說的是活佛濟公的傳奇故事,濟公是一個才華橫溢、樂善好施、深知民間疾苦能懲處為富不仁之人的羅漢。濟公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身破破爛爛,他破帽破鞋垢衲衣,貌似瘋顛,卻不受戒律約束,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而其實濟公是活佛,是救濟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學問淵博的高僧,濟公好打抱不平,息人之淨,救人之命,能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在人們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那麼,濟公為何整天瘋瘋癲癲,不受戒律約束,酷愛酒肉?這問題值得深思,這與濟公的身世有關,與性格有關,與時代有關。

活佛濟公明明就是個和尚 但是為何偏偏酷愛酒與肉?

其一:濟公有佛緣,有救世濟民的佛心,卻沒能照料好父母,變成濟顛。

濟公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生於南宋紹興十八年,原名李修緣,法名道濟,浙江台州人,是當時天台臨海郡都尉李文的,遠房子孫,他的高祖李遵瑁是宋太宗駙馬、鎮國軍節度使。李家世代信佛,濟公的父親李茂春和母親王氏住在天台山北門外永寧村,李茂春年近四旬,因為虔誠拜佛才得此子。濟公出生後,國清寺住持為他取名李修緣,從此與佛門結下深厚的佛緣。濟公出生家境雖很富有,卻沒染上執垮子弟的劣習,少年時就讀於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釋道二教的薰染,最後投奔靈隱寺。

只是,由於濟公痴迷在修佛中,導致父母雙亡,家財被管家所佔,原配妻子又變得痴呆,濟公內心深處感嘆命運的不公,精神受到刺激後變得恍恍惚惚,於是一生怡然飄逸,喜歡雲遊四方,卻又常常衣衫不整,寢食不定,不慕權勢卻有與惡勢力對抗的心志。濟公出家後,一反常態,言行叵測,難耐坐禪,不喜唸經,嗜好酒肉,衣衫襤褸,浮沉市井,狀類瘋狂,被認為是不正常的人,所以有僧人向方丈告狀,誰知,方丈慧遠一邊口宣:"法律之設原為常人,豈可一概而施!"慧遠方丈是有遠見的,《西域志》載:"天台山石樑橋古方廣寺,五百羅漢之所住持,其靈異事蹟往往稱著。"而濟公誕生時正好碰上國清寺羅漢堂第十七尊羅漢突然傾倒,於是人們便把濟公說成是羅漢投胎,當時受苦受累的人民真的期望著救星和英雄的出現,於是濟公便是高僧,成了"活佛",深受人們的喜愛。

其二:濟公外俗內仁,貌似瘋顛,卻不同凡響。

濟公能樂善好施,行善積德,與濟公家族有關,濟公家族有三個特點:一是世代仕官,且為將門,二是為官清正,政績卓著,三是歷代積善信佛,濟公之父李茂春,目擊朝廷腐敗,棄官隱居經商,唸佛,為人淳樸厚道,樂善好施。別看濟公整天瘋瘋癲癲,其實自童年起就有一顆扶危救困的俠義心腸,其中如"小濟公芥菜葉潑水救淨寺"、"棒打壽聯"、"赭溪救童"等等都廣為流傳。濟公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卻是一位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他懂醫術,為百姓治癒了不少疑難雜症,他也曾經帶著自己撰寫的化緣疏,外出募化,修復被火燒燬的寺院,他經常遊方市井,拯危濟困,救死扶弱,彰善懲惡。

"一身破爛行天下,除惡懲奸辯是非。"所以,在人們看來,"濟顛"的"濟"字也包含著扶危濟困的意思。這就是濟公,一種脫俗的形象,一個思想境界和道德修行都超脫於常人的高僧,濟公一身破破爛爛,與那些衣著華貴卻藏汙納垢的封建社會虛偽小人是一種鮮明的對比,一身銅臭背後卻存在骯髒和無恥,濟公光明磊落,笑對人生。是啊,那些所謂的戒律和道德在封建時代是卑鄙的,只有濟公,想笑就笑,想喝酒就喝酒,想吃肉就吃肉,多麼的自由自在,多麼的真實。這種真實的善良是人們所期盼的,也是濟公具備民間遊俠的色彩的真實寫照,從而使濟公不同凡響,在佛門眾弟子中獨樹一幟,是超脫於常人評判標準的最高境界!

其三:濟公身上破破爛爛,實際上卻是學問淵博的得道高僧。

濟公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外貌穿著破破爛爛,從外表看,這位號稱"湖隱"、"方圓叟"的窮和尚,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好像是乞丐又像是流氓,非僧非道,身上幾乎沒有一處可以看出完整的地方,實際上的濟公卻是一位學問淵博的楊歧派第六世得道高僧。濟公擅詩善文,出語詼諧,往往出乎人的意料之外。臺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對濟公的四首《西湖》絕句尤為讚賞,說"若以詩境而論詩格,他與宋代四大家的范成大、陸放翁相較,並無遜色。"如以禪學的境界論詩,則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濟公在慧遠圓寂之後,被逼轉到淨慈寺,先是替人唸經兼做火化工,後來升了書記僧,卻依然出入歌樓酒肆,遊山玩水。他寫詩自述:"削髮披緇已有年,唯同詩酒是因緣。坐看彌勒空中戲,日向毗盧頂上眠。撒手須能欺十聖,低頭端不讓三賢。茫茫宇宙無人識,只道顛僧繞市籬。"真的是活脫脫的一幅"遊戲人間"的自畫像,這就是濟公,貌似顛瘋,卻常以超脫的佛法感悟,加上道學深得,善走圍棋,喜鬥蟋蟀,于山清水秀中自得其樂,游履所至,揮毫題墨,文詞雋永。

"佛祖留下詩一首,我人修心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這首詩是濟公的真實寫照,濟公給人的印象是:外表破破爛爛,不守戒律,喜好酒肉。卻也隱含著一個人生哲理:某些人外貌華貴,口中吃齋唸佛,嘴甜背後卻帶著一把刀,且是不學無術,作惡多端。濟公光明磊落,坦坦蕩蕩,與佛有緣,能揚善除惡,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又學識淵博,擅長詩文,才華橫溢,這總比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好得多!正是因為濟公有這種超脫的思想境界,所以才會酷愛酒肉,常用一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勉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