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館

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雲人物

三國人物 寧死也不當皇帝的三國“人氣王”劉虞

東漢末年,羣雄並起,怎奈闇弱的皇權,早沒了當年漢高祖揮刀斬劍的底氣,如此英雄集結的景象,自然壓不了陣腳。於是衣錦華貴的、逐雞逗狗的、賣草鞋的、種地的、打鐵的、賣鹽的,全都搖旗揭竿,拉點兵馬趁着這趟亂世的渾水,搶一杯羹,割據一方,膽子大的,更做起了天子夢。無論是恃璽驕縱的袁術、挾帝號令的曹操、還是裝模作樣的劉備,甚至諸如馬相、張舉等無業草寇,但凡有點能力的,也全有了坐擁天下的心思。不過,就在這樣一幅全民搶當天子的熱鬧畫卷中,卻也有例外,譬如接下來要登場的這位劉虞同志,就是一位志存高潔的“另類”。

三國人物 寧死也不當皇帝的三國“人氣王”劉虞

劉虞(?-193年10月),字伯安。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漢室宗親,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強之後。

曾任幽州刺史、甘陵國相、宗正等職,在地方政績卓著,頗有名望。中平五年(188年),劉虞出任幽州牧。累加至大司馬,封襄賁侯。

他鎮守幽州時為政寬仁,安撫百姓,深得人心。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當地的遊牧民族,但由於與公孫瓚意見不合而產生矛盾,因而進兵攻擊公孫瓚,兵敗為其所執,慘遭殺害。

我們的劉虞同志,可是正宗的漢室宗親(這和“貼牌”皇叔劉備不一樣),曾官任太傅,後領幽州牧。劉虞鎮守幽州時,為政寬仁,深得人心,相鄰青州、徐州等地的士族和百姓,為躲避黃巾之亂,慕名投奔的前前後後竟有一百餘萬人(當時帝國總人口不過三千萬人)。面對如此數目龐大的移民,劉虞展現了過人的政經才華,竟然都給收留並安置工作,“失業率”更是遠低於國家當時平均水平。更為難為可貴的是,劉虞雖為國家高級幹部,卻從來不享受“特供產品”,帶頭抵制“公款吃喝”,並身體力行倡導低碳生活,穿着打着補丁破衣服辦公,請客吃飯也只是三菜一湯(虞雖為上公,天性節約,敝衣繩履,食無兼肉)。劉虞同志的親民政風,在當地颳起了一陣“小清新”,遠近原本作風奢侈的豪門旺族,竟悄然在他的感化下改變風氣。

可正當劉虞把治下打理得風生水起時,帝國的神經中樞洛陽卻發生了一件大事董卓篡權,幼帝被廢。見董卓憑藉“個人意志”,擅自扶立陳留王劉協(漢獻帝),一向心氣頗高的袁紹自然不滿,於是找來冀州刺史韓馥以及山東諸將,商議道“同志們,董卓太不像話了,換皇帝這麼大的事,也不和哥們幾個打聲招呼,這不是搞一言談嘛。董卓現在可是元老重臣啦,我們算什麼?恐怕離流寇草莽不遠啦。我看,不如另立幽州人氣王劉虞為皇帝,好歹人家也是漢室宗親,這樣我們就是開國元老嘛。”議事商定,袁紹等人興沖沖地找到了劉虞,説明了情況,未想卻遭到一盆撲面冷水。劉虞厲聲色叱之地痛罵道“你們幾個啊,還嫌天下不夠亂嘛?不好好為國家盡點微薄之力,還在這裏打自己的小九九。你們這算什麼,一邊一國,明擺地搞國家分裂嘛。歷史的罪人,我劉虞當不起,也不想當”(“今天下崩亂,主上蒙塵。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國恥。諸君各據州郡,宜共暞力,盡心王室,而反造逆謀,以相垢誤邪!”《後漢書》)。熱臉貼上人家的冷屁股,袁紹等人自覺討了個沒趣,心裏雖生怨恨,可無奈劉虞句句在理,也就不好發作,只好懷揣着鬼胎,各自切齒散去。

打發了袁紹的劉虞,日子過得卻不再太平,原來,治下的公孫瓚擁兵自重,蠢蠢欲動。察覺公孫瓚已有“僭越”之心,劉虞決定先發制人,向州治各地下達了討賊檄文。不過,接到檄文的袁紹等人,卻對此置若罔聞(估計還在生上回擁立被駁的氣)。當然,劉虞壓根也沒有想要袁紹這個人情,因為憑藉在幽州超高的人氣,劉虞不費功夫就糾合了十萬將士。征戰伊始,劉虞慷慨激昂地下達了一個温柔的必殺令“同志們,此番舉義兵實屬萬不得已,各位不要傷及花花草草,只殺公孫瓚一人就行了”(戒軍士曰“無傷餘人,殺一伯珪而已”《後漢書》)。不過,打仗可不是搭個台、拜個“選票”那麼簡單,刺刀面前,神馬人氣都是些浮雲。殊不知,一幕黑雲,正不知不覺間悄然向劉虞遮掩過來。

當時的情形大致是這樣的劉虞集結的十萬大軍(赤壁之戰孫劉聯軍規模也不過如此)堵在公孫瓚家門口,公孫瓚登樓望去,一片黑壓壓地人頭,心頭一驚,尋思的如何逃跑。可無奈四周被圍得水泄不通,既有遁地之術,恐也難以逃脱,只得硬着頭皮下令堅守。可一連幾天,也不見城外有絲毫動靜,公孫瓚心生疑竇,走馬跑到城邊一個打探,只聽見城外傳來陣陣口號聲“裏面的人聽着,你們已經被包圍了,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放下兵器,開城投降。”公孫瓚可是久經沙場的老手,一聽這架勢,樂了,於是立馬回營,召集精鋭勇士三百,尋個當口,順風縱火,趁勢突襲。劉虞大部隊們,還在熱鬧地搖着紅袖章,扯着嗓門喊口號,只見白馬飄飄百餘騎掩着黃沙,撲殺過來,一時全愣在原地傻了眼。劉虞是“文科”出身,怎見過如此架勢,於是一個兵慌馬亂,拔頭邊跑。

其實,倘若劉虞壓住陣腳,迎面還擊,還是有很大勝算的(畢竟人數上佔了絕對優勢)。可是比馬快,劉虞卻怎麼也比不上馬背出身的公孫瓚。不日,狼狽逃竄的劉虞就被逮個正着,五花大綁地押回軍中。看着垢頭蓬面的老領導,公孫瓚頗為幾分自得,奚落道“領導啊,您這是何苦呢?放着亮堂堂的龍椅不坐,跑到這裏玩躲貓貓。要不,我給您接風洗塵,再叫幾個乖巧的裁縫連日打造件張龍袍如何?”劉虞雖敗,氣節仍在,正色道“國家之所以羸弱不堪,就是你們這班逆賊倒騰出來的。今天我收不了你,他日自然有人收你。”公孫瓚碰了一鼻子灰,心中頓生殺機,幽幽地撂下狠話“既然您老人家是天命之子,天子蒙難,上天自然會鼎力相助。我們不妨做個賭約,如若今日風雨交加,您做您的天子,如若今日依然炎陽高照,恐怕您老就要和這個世界説再見了。”劉虞閉上眼睛,緩緩答道“天,不會下雨的;天,不會颳風的;天上,有太陽。別廢話,來吧。”(先坐而咒曰“若虞應為天子者,天當風雨以相救。”時,旱勢炎盛,遂斬焉《後漢書》)

就這般,這位毅然無視眾人的左擁右呼,執意不肯登上龍椅的人氣王,最後卻陰差陽錯地被送上了斷頭台,成了大漢帝國廟堂裏一縷孤獨的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