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館

位置:首頁 > 飲食百科 > 心理健康

80後的艱難 生活為什麼這麼艱難

和一個大學時代的老同學吃飯聊天。説起這個蝸居海藻,我就問她:你能接受麼?我這個老同學很嚴肅地告訴我:不理解不接受。道理是她覺得靠自己奮鬥,一樣可以得到想要的一些東西,為什麼要做這種事。我這位同學也是個平常老百姓,無權無勢,一刀一槍地拼了十多年,今兒個也是某大型跨國公司在中國地區的主要負責人,有房有車,算是個成功人士。早年在國外端過盤子,在國內也以嬌小玲瓏之軀扛過傢俱布過展,故而她的話語我倒是相當理解的。

80後的艱難 生活為什麼這麼艱難

不過,既然是我大學同學,那就也是70後。而海藻大致描寫的是80後一代。作為一個旁觀者,我特別能理解海藻的行為,説到底,80後是相當艱難的一代。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建國後有那麼整整一代是被迫垮掉了。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一代中只有一小批人去當了重任,還有很大一批人算是“老頭子復出”了。故而,對於70一代的人來説,並沒有什麼天花板。我對我的老同學説,你端兩年盤子是有盼頭的,因為上面坐着的人快退休了。

但80後面臨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境地。當他們進入工作領域後,發現大大小小的所謂領導都是年富力壯的70後,等他們退休?呵呵,自己也差不多了。這就是一個天花板,而這個天花板,對於整體一代人來説,不是單靠努力就可以逾越的。

第二個原因是幾次發橫財的機會都和80後關係不大,特別是85後,故而原始積累不足。一次機會是中國股市。中國股市有兩次發橫財的機會,一次大致在90年代初期,我至今記得當年延中實業收盤40多塊第二天開盤300多塊的事。第二次就是05年中到06年中的1000點到6000點。對於一個80後人來説,這一波雖可參與,但考慮到剛剛畢業不久,本錢不大,要賺從絕對數而言也賺得有限。

另外一次發財機會就是房市,或者説,即使不炒房子至少能完成個基礎建設。在我記憶中,中國房市在97年是個極低的低谷,當時買房子又是藍印户口奉送又是可以退還個人所得税,有的樓盤還送車牌送車位,售樓小姐服務態度好得不得了。97年什麼概念?即使是1980年出身的,都還在高三或者大一。這不現在輪到他們要買房結婚的時候,房子已經是一輩子的負擔了。

第三個問題是競爭問題。總體來説,人和人之間的競爭與教育有很大關聯,普遍意義上高教育就是高收入的代名詞。我記得我這個70後考大學(91年),文科生是4.5取1個,故而殺到社會上之後,發現本科生還是相對吃香的。而到了80後,大學生有啥子稀奇,彼此之間競爭力都差不多,對於一個普通家庭出身的80後來説,踏入社會時的競爭力對於同輩而言,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父輩們缺少教育的機會而沉淪,但同代人當中也的確有人越過大學聯考門檻而成就一番事業。故而他們相信“知識改變命運”,願意也努力督促80後接受教育。偏偏社會現實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才有了本文上方的配圖:知識,真得改變命運麼?

第四個問題是家庭問題。80後的父母普遍上算是“共和國的同齡人”,有黑色笑話説這一代人建國後的各項運動一個不差全輪得上,差不多是實情。而80後本身大部分都因為相對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是個獨苗,於是肩負着相當重的父輩期望但又從父輩那裏拿不到什麼資源。這是和90後很不一樣的地方。相對而言,富二代也好官二代也好,90後居多。更何況,90後可以期盼70後退休,故而沒啥子特別的天花板。

有時候想想,真得還不能用“艱難”來形容。兩夫妻月入2萬不算低了吧?但要買地段尚可的一套三房兩廳的房子,算它150平方吧,不吃不喝也得供上個十多年,還不算利息。海藻拼着做一段小三,又是房子又是存款,那會少奮鬥多少年?

—————— 説明的分割線 ——————

其一、我是説整整一代人的情況,而不是指某個個體。個體出於各種原因,80後也有混得很好的,70後也有混得很差的。

其二、關於70後和80後,大致上我認為並非70-79年出身的就是70後,80-89出身的就是80後。70後應該以76年為界,77開始到85左右算是個80後,85以後到90之前算是個85後。

其三、只是個人的一些推測,沒有什麼數據佐證。我不是在寫社會學論文。

其四、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一點,就是我認為再過十年,80後很成熟的時候,這個社會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俗話説窮則變,變則通。這幫受過高等教育但又整體感覺不得志的人羣,其實會推動社會的變化。不是那麼恰當地借用勒龐的一句話:

學了一堆無用的知識乃是造反的不二法門。

故而,《奮鬥》乃是一部偶像劇,純粹就是個拿來麻醉自己的故事;而《蝸居》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奮鬥的現實劇,才會形成廣泛的共鳴和代入。

UPDATE:晚上和一個朋友聊天,他問我究竟是推動社會的什麼變化。丫丫叉叉還聊了蠻多,我就不錄了。只寫上這麼一句話,十年後再來看看:

一個文明的重大轉折,總是由最艱難的那一代完成的。

標籤: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