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館

位置:首頁 > 飲食 > 疾病調理

“世間第一補”你肯定不知道有多神奇

唐代曾經出過一個有關藥王的奇特醫案,讓長安城內外居民都為之轟動不已。

“世間第一補”你肯定不知道有多神奇

當時有長安的太守姓嚴,得了一種怪病。他雙下肢的脛骨前側開始浮腫,而且全身肌肉痠痛無力,皮膚感覺麻木,漸漸甚至行走都困難。嚴家請了無數醫生治療怪病,卻都不見好轉

好不容易請到了當世名醫---孫思邈,可是藥王給他用了藥,依舊沒有好轉。孫思邈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乾脆住進了嚴家觀察病情,逐漸發現其實就連嚴太守的貼身家僮也是同樣怪病。

在向廚師瞭解情況,得知嚴太守雖不喜歡魚肉,但是他對飲食講究極其精細。孫思邈恍然大悟,讓嚴太守將主食換為了粗糙粳米,並每日服用細穀糠和麥麩皮煎的水。果然半月內,嚴太守一家居然神奇的痊癒了!長安城內外百姓皆贊孫思邈天下神醫!

孫思邈善於用粳米治病,而且自有一套好辦法,並且認為能用糧食治病的才是好醫生。在他的《千金方·食治》中強調説,粳米能養胃氣、長肌肉。

醫聖張仲景也更是尤善用粳米,在《傷寒論》的桃花湯中,用粳米之甘以補正氣;在竹葉石膏湯中,用粳米以扶助胃氣,不被寒涼所傷;至今還名揚四海的白虎湯中,更是妙用粳米調和中宮, 使土中瀉火,令寒劑得之緩其寒, 苦劑得之平其苦。

古時候,用粳米治病,大多是作粥食用。粳米能益氣和胃、補脾益肺、止煩止渴、補中止瀉、壯筋骨、益腸胃,做成米粥食用更是老弱婦孺皆宜,對病後脾胃虛弱或有煩熱口渴的病人尤為適宜。《食鑑本草》認為,粳米有補脾胃、養五臟、壯氣力的良好功效。

詩壇長壽老陸游,就深得粳米粥補養之法,還悟出以粥養生是延年益壽的簡便妙法,專門寫了一首《食粥》:“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米粥可以益氣養陰、健脾潤燥,性味甘平,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族和鐵、鈣等無機鹽,還有一定含量的碳水化合物。目前,全世界一共約有50%的人,都是以大米作為主食,大米粥就有有“世間第一補”之讚譽。

為什麼古時候喜歡用粳米調養胃氣或者養生呢?

這其實和古時糧食生產能力以及主食類型有關。中國是種植大米最早的國家,但是在隋唐及以前時期,仍主要食用粟(小米)。唐朝的租庸調製規定,凡屬授田之民,每年要上交粟米(小米)兩石,不產粟米的地方,才可交稻和麥來代替。所以大米相對稀少一些,而且更易消化,最適合養胃的藥用。

大米主要以北方一年一熟的稻米為好,相比較南方的一年多熟的稻米更加營養豐富,所以養胃使用大米多用北方的圓米為主,也就是粳米。

粳米

粳米其實就是粳稻所出的大米,形狀比較粗短,粘性較強、脹性小,常見的東北大米、珍珠米、江蘇圓米都屬於粳米。

秈米

秈米南方一年多熟的秈稻所出的大米,形狀比較狹長,米粒澱粉粘性較弱,脹性較大。

到了明朝,《本草綱目》中將粳米分的更加精細:“北粳:涼,南粳:温,赤粳:熱,白粳:涼,晚白粳:寒,新粳:熱,陳粳:涼。”

現代營養學角度分析:粳米中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纖維素等含量較多,對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腦血管病有用,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供組織細胞合成的必須原料,減少高血壓發病的機率;米糠中的粗纖維分子,有助胃腸蠕動,可以幫助預防糖尿病、老年斑、腳氣、便祕、結直腸惡性腫瘤等。

古代由於生產力和生活條件限制,實際所用的粳米準確的説,應該是粳糙米。品種也和我們現代的粳米不同了,現代大米都是經過袁隆平雜交改良後的高產大米。但是補益脾胃的功能並沒有變化,所以現代實際使用粳米藥用時,選購質量好的北方大米就行,沒有必要苛求一定要追求粳米,但是要使用糙米為佳。

就以家中常用食材,給大家推薦2個粥方:海帶粳米粥、粳米番薯粥。都有很好補益脾胃作用,而且還有很好的抗癌防病作用。

標籤: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