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馆

位置:首页 > 历史 > 战史风云

侵华日军日记体现强烈厌战 新四军游击战成噩梦

为了珍视和平,我们需要了解战争。我们了解战争,是希望战争不再发生。

侵华日军日记体现强烈厌战 新四军游击战成噩梦

省档案馆近20万卷(册)抗日战争档案中,有一本《一个日本士兵的阵中日记》。这本书很薄,总计31页,1939年由“集纳出版社”出版、“新知书店”总经售。

时隔75年,泛黄的书页显得十分脆弱,潦草的手写日文字迹,有的渐渐淡去。省档案馆将这份档案全部电子化,一个日本普通士兵眼中的侵华战争永远定格。历史照亮天空,也激励全世界人民共同拥抱和平。

档案征集

这本日记从何而来

这本书前8页纸是日记的原始影印件,可以看出日记原始状态,由此证明日记的真实性。日记全都是用日文书写,每一页的右上角标有月份日期和天气情况。

翻译者是陈辛人,他在“译者前言”中介绍:这本日记是新四军战士在秣陵关(根据日记内容推测在今江苏南京)附近的某次战斗中,从一个日本兵的死尸上搜到的,原作是一本布面精装淡黄道林纸而有直线格的本子。

日记的“主人”叫中村义夫,生前是日军步兵五十一联队第一中队伍长(班长),即池田队松尾部队赤尾队的伍长。原籍是日本东京市大森园大森三丁目九十街地,家长名中村荣吉,他所持的枪号数为750508,刺刀号数为2296713,徽章号数是62号,防毒面具号数为“衣”字82056号。

建国后,由省直相关部门移交,该书被省档案馆收藏。

珍档点击

日记从1937年8月1日写起,至9月30日结束,最后一篇日记尚没有写完。可能是因为处于战争状态,或者是受作者文化水平限制,整本日记十分平实,不过也真实再现了一位日本士兵在侵略战争中的所见所思。

日记中的头几天,也就是8月初,作者还在日本国内,父亲到军营里送行,5日从濑户内海上船,8日进入上海,15日由上海北站乘火车并于当晚抵达南京下关车站,17日步行军到秣陵关,之后的全部内容都是作者所在总队的行动,包括军事训练、日常生活、娱乐等等。现摘录部分日记如下:

8月1日 雨

出发终于到来了,今天是准备的第一天,从早晨起来就准备,没有什么课目。晚上知道本部会有电话来,昨天的“快明信片”来不及寄到,父亲却跑来了,忙得很。不过,这一次总不能生还了,能见一面也是再好不过的事吧!

8月11日 晴

我们于午后去澡堂洗澡,隔壁有“皇军慰安所”,所谓军营的窑子。价钱是下士官兵一元五角。洗澡只是名目,好像隔壁才是好地方,大家都不知去“洗”过多少回“澡”,我也去了两回。嘻嘻!

8月15日 晴

午前四时起床,收拾完毕,六时向上海北站出发,背包沉重,受不了,不认识路,不知已往返多少回,真是傻瓜!哪有部队这样行军呢?每天有功夫喝酒、嫖婊子,也应该拿一点时间去把路调查清楚,我真不愿意了。

8月17日 晴

午前三时起床,到五时由宿舍出发,向驻地秣陵关行军。沉重的背包压进肩里,热起来了,真吃不消……水一点也没有了,糟透了……真是要命,尝到了午后行军的苦楚。

8月30日 晴

起床后又猛练习,我头痛没有出席……因病睡着了虽然好,可是P公和上田准尉那可疑的眼睛,明显不高兴,干部不为下属着想,没什么比这更凄凉了。

9月10日 晴

昨天花了一日修好的桥,凌晨三时又有40名新四军游击队员把它破坏了,真把我们当做笨伯,这桥是我掉进溪里才修好的,可是一点也没有作用。

9月12日 晴

午后四时全体到绿口镇,包围村落,搜索家宅,追逐着有趣的花姑娘跑来跑去。

午后十一时被叫起,去警备之前那座桥梁,午前一时到该地,但是已经迟了,已经给破坏了,懊恼之至,打算一网打尽(新四军)。留五人埋伏着,午前三时,机会来了,正想开枪战斗,可惜三轮车来(把我)接回去了,到底打胜打败,还不知道。

9月13日 晴

午后二时到绿口镇扫荡。使人吃惊的是,住民都逃空了……把昨天抓到的家伙打死了三个。

9月16日 晴

听中队长说,病人又多起来了,因为太过勉强工作的缘故。分队长应该对分队员的健康好好注意才是,不要叫他们勉强,像这样的状态要继续到什么时候呢?

9月22日 多云

说是大队长和联队长来了,班内清洁整顿,中队长检查内务。因为大人物来了,所有病人都送病室,进入没有军医的病室……夜步哨那家伙慌慌张张地开了枪,又有紧急的集合,混账王八蛋!

翻阅整本日记,“不情愿”、“受够了”、“倒霉”等字眼随处可见,可见当时日军普通士兵强烈的厌战情绪。日记中还暴露出侵略者的残忍本性和对中国人民的肆 意践踏;流露出官兵关系的对立和紧张,军纪的松弛堕落,对战争毫无信心。

正如翻译人陈辛人在“译者前言”中所说:虽然只是两个月的日记,虽然只是一个伍长的经历,但是这里已经明确暴露出,日本法西斯强盗的军队内部是多么动摇不稳,尤其对于中国游击队的恐怖,最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日本军阀在我们广泛的游击兵团的进攻下,是怎样一天天的在锯凿着整个日本帝国主义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