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館

位置:首頁 > 飲食百科 > 中藥

芒消湯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中藥9.71K

對於目前許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為導致疾病的直接與間接的因素有很多種,但醫學一般都認為它與體內各個機能系統的損毀和破壞都有著密切的關係。而中藥方劑恰恰就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芒消湯這種方劑。

芒消湯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處方】木防已1兩半,白朮1兩半,鬼臼1兩半,芒消2兩,芍藥2兩,當歸2兩,大黃3兩,蜈蚣(炙)2枚,蜥蠍(炙)2枚,甘草1兩(炙)。

【功能主治】暴症堅結。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去滓,下芒消,分為3服,每日3次。

【摘錄】《千金翼》卷十九

【處方】芒消(別研)1兩,生乾地黃(洗,切,焙)1兩,白朮1兩,甘草(炙)1兩,豉(炒)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石膏(碎)2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霍亂走哺,嘔吐不止,噎塞滿悶。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竹葉10片,蔥白2寸,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聖濟總錄》卷三十八

【處方】芒消(研)2兩半,冬葵子(微炒)3合,滑石(碎)3兩。

【製法】上三味,除芒消外,二味。

【功能主治】關格不通,脬腸妨悶,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入芒消末半錢匕,更煎2沸,空心溫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九十五

【處方】芒消2兩,丹砂(末)2兩,當歸2兩,芍藥2兩,士瓜根2兩,水蛭2兩,大黃3兩,桃仁1升。

【功能主治】月經不通。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納硃砂、芒消,分為3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芒消湯一方,藥只8味,乃抵當湯、丸之三,土瓜根散之二,桃仁湯中之七,獨以丹砂一味,鎮攝心主,使血各歸其鄉,不致竄入窠囊復為瘀積,既敗之血隨消、黃、水蛭、桃仁引之下洩,與桃仁湯前後並馳,無分優劣。

【摘錄】《千金》卷四

【處方】芒消1兩,黃連(去須)1兩,黃芩(去黑心)1兩,甘草(炙令赤)1兩,梔子仁半兩,大黃(銼,炒)半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發動,上氣,熱實不解,心腹滿悶,大小便不通,口燥目赤。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早晚各1次。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八四

【處方】芒消2兩,桂心2兩,通草3兩,甘草3兩,白朮1兩,李核仁21枚,大棗20枚。

【功能主治】白石英動附子之毒已解,煩熱腹脹,胃中有餘熱者。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身熱雖解,而煩熱腹脹不除,則與芒消湯盪滌腸胃,仍兼桂心、李仁、甘草之類,更加通草利水通竅,白朮、大棗滋培津氣以杜悍烈之復入。而方後又有腹脹去芒消、加人蔘之例,從前既用大黃得下而脹,此際豈可複用芒消之盪滌歟?

【摘錄】《千金》卷二十四

【處方】芒消2兩,烏梅5兩,桑白皮5兩,芍藥4兩,杏仁4兩,麻仁2兩,大黃8兩(一本無烏梅,加枳實2兩,乾地黃2兩)。

【功能主治】關格,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按:《醫心方》引本方無烏梅,桑白皮作烏桕根皮。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關格危證,不為急通,命懸呼吸。故於麻仁丸中削去枳實,厚朴之繟緩,易之芒消以峻攻。又恐津隨藥脫,即以烏梅斂之。用桑根皮者,通洩肺氣幹下,取其有利水之功也。讀古人方須要識當時立方緩急之用,方不失先哲垂誨後世之心。印此方,端為實熱暴關、涓滴不通者設。設久病陰虛,肝腎不能司開合之權而漸至閉拒,有時滴瀝者,亟為峻補真陰,通調氣化,尚恐難為,既槁之榮,況可消、黃漫施乎!

【摘錄】方出《千金》卷十五,名見《醫心方》卷十二

【處方】芒消3兩。

【功能主治】赤疹,心家稍虛,熱氣相搏,其色赤;漆瘡。

【用法用量】用湯1升,納芒消令消散,以帛子沾取拭疹。

【摘錄】《外臺》卷三十引《延年祕錄》

【處方】芒消、枳殼、厚朴。

【功能主治】傷寒13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

【摘錄】《傷寒大白》卷三

看了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像芒消湯這種方劑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養生方法,尤其是比較傳統的朋友對於方劑更是情有獨鍾。隨著中國歷史的不斷演變和推進,對於方劑的分類也越來越細分,經過不同工藝的處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標籤:消湯 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