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館

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雲人物

親歷者口述祕史:北洋軍閥袁世凱當皇帝真相

袁世凱(1859年—1916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字慰亭(又作慰廷),號容庵、洗心亭主人,漢族,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袁世凱的榮辱功過各有評説,有人説他是“獨夫民賊”、“竊國大盜”,也有人認為他對中國的近代化做出貢獻,是真正的改革家。總之,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親歷者口述祕史:北洋軍閥袁世凱當皇帝真相

袁世凱的一生,可説是晚清到民國這段複雜混亂的歷史的真實寫照。一九八九年逝世的名記者陶菊隱所著《袁世凱真相》是一部以袁世凱為主線的“北洋軍閥統治史”,並不具演義成分,而是“親歷者口述祕史”,講的恰恰是袁世凱一生最為人知,也最為人鄙薄非議的事情——做了八十三天的“洪憲皇帝”。

但是,書中最精彩的部分卻是剖析袁世凱當皇帝的來龍去脈。民國初期有如史家唐德剛所比喻“新居未建,而故居已拆”,“羣眾露宿街頭,餓殍載道,癘疫橫行,如此則受害羣眾就要抱怨今不如昔,民國不如大清了”。應當説,袁世凱做皇帝與“六君子”的勸進招搖,也還是有些以民意為基礎的。但這些民意是否就是袁世凱當皇帝的“合法性”呢?

但袁世凱何嘗在乎民意?他的名言是“不經制造,安有民意”?他的皇帝夢來自他權力的膨脹,並一步步向目的靠近。當武昌革命爆發後,清政府重新啟用他,任命他為內閣總理大臣時,就有人上條陳,通密電,要他乘此大權在握,早日黃袍加身。但他沒有這麼做,並對勸進者進行斥責。

其實,袁世凱看到民主革命已經席捲全國,革命軍和全體國民都渴望建立一個民主共和國,如果他不待時機成熟,貿然建立一個新王朝,必將處於清政府與革命軍的兩面夾攻之中,而成眾矢之的。他要一面利用清政府對付革命軍,一面利用革命軍對付清政府,耍手段、施小技,角力不如鬥智,先拿得大總統之位

要拿下大總統之位,重要的是試探“軍意”。袁世凱利用召見各省軍閥來京述職的機會,看這些軍閥對變更國體的態度。這些軍閥關心的只是個人的權位,只要權位不變,他們不僅不反對變更國體,反而還想爭先恐後去做開國功臣。就在召見之後,這些軍閥紛紛發出通電,“痛論共和制度之不善,情袁早日建元稱尊”。

在一片勸進聲中,各省的軍事長官也不甘落後,他們由段芝貴牽頭,共同上了一個“請速正大位”的密呈。什麼“籌安六君子”,在袁世凱由大總統到洪憲皇帝的推進上,並沒有什麼重要的作用,至於“民意”基礎,在親歷者也即本書作者陶菊隱的筆下,更是一點也看不到的。

作者陶菊隱生於戊戌變法的一八九八年,是位富有傳奇色彩的新聞記者和作家。他勤奮敬業,巧妙周旋於不同派系的軍閥政客之間,進行周密細緻的採訪,參與重要事件的報道,對許多鮮為人知的祕聞軼事知之甚詳。因而寫起這部書來,就能把人物寫得活靈活現,有生動的現場感,而不像那些從史料到史料的人,把人物都變成了乾巴巴的政治符號,歷史事件也全都成了歷史的必然結果。

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新聞界就盛傳“南陶北張”一説,北是天津《大公報》的張季鸞,南就是上海《新聞報》的陶菊隱。一九四九年後,作者憑着數十年所收集的舊時內幕逸聞,不幾年就寫出一部洋洋一百三十餘萬字的《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引起頗大反響。至於本書,據陶菊隱之子陶端介紹,文革前就已完稿,並與一家出版社簽了合同,文革“破四舊”時化為紙灰,文革後期陶菊隱又偷偷從頭寫起,終在耄耋之年得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