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馆

位置:首页 > 历史 > 文史百科

张作霖的夫人 张作霖的四夫人许氏许澍阳

命运是由许多的机缘巧合编织成的一个迷宫,下一步要发生什么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人的一生会有无数次的擦肩而过,也许有一次会使你的命运出现转折,许澍阳的命运转折就出现在与张作霖擦肩而过的一个早晨。

张作霖的夫人 张作霖的四夫人许氏许澍阳

要不是一场罕见的大洪水,河北省宛平县那个安静山村就不会成为她“飘逝”的家园。就是这场灾难,使9岁的许澍阳举家举家北迁,她坐在父亲担子一头的条筐,另一头是她全家的家当,踏上了“闯关东”的漫漫旅途。那个时候,她还不知道父母回望故乡的目光里有多少无助与凄惶,她只知道这是离别,从此开始了漂泊。最终她们在新民以西十五里一个叫元宝屯的地方结束了漂泊。这在她看来,就如一只漂泊的孤舟,来到了一个港湾,系上了一个可靠的码头,这就是她所希望的生活,也是她要呆一辈子的地方。

一晃十年,19岁的许澍阳已经出落成了一个大姑娘,她漂亮贤淑勤劳知足。一天,早起的许澍阳挑着担子到村里古井挑水。单纯的许澍阳没有觉察到那位佩戴长剑中年军人贪婪目光,更没意识到他竟然尾随到自己家门。直到二天后有人上门提亲,她才知道他就是那个啸聚山林后被朝廷招抚的张作霖。

福兮祸兮?顿时让这个小户人家慌作一团,视侯门如虎口的许澍阳一家经过计议,选择了拒绝。然而,呼风唤雨的张作霖想娶一位村姑为妻,岂有不成之理?第二天,村长便带人上门下了厚礼,这笔“定金”便意味着她已名花有主了。这一年的冬天一个飘着雪花的日子,许澍阳被一抬花轿抬进了张作霖的家门,成了张作霖的四姨太。

贫苦出身的许澍阳就像一只风筝,飘在大帅府,心却始终系在贫苦的山村。也许因为她人生经历的坎坷,也许是因为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许是因为许澍阳天资聪慧……恪守妇道、吃苦耐劳、定力过人、渴求知识和对子女的严厉,集中在这样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女人身上,令人匪夷所思。

她像一片树叶,被一阵狂风吹落,飘进了张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像是在梦游。1908年,张作霖奉命进驻辽北沙漠剿匪,与陶克陶胡等蒙人进行着旷日持久的厮杀和艰苦鏖战,她不畏艰险,与戴宪玉共同陪伴在张作霖身边,恪守妇道,随遇而安。直到1909年春天女儿怀瞳降生,她似乎才找到了生活的依傍。随后,她相继生下儿子张学曾、女儿张怀曦和后来成为海军少将的小儿子张学思。

许澍阳从小心里就有一个梦想,梦想着有一天能和男孩子们一样坐在学堂。在她看来,那些方块字和先生们手中的笔,神秘莫恻,那厚厚的书本里是一片美妙的天地,那里面有她全部的幸福。

进入帅府,生活安顿下来后,她对学习的渴望便日渐强烈起来,逐渐变得无法克制。于是,已近而立之年的许澍阳,向张作霖提出进学堂读书的愿望。她的这一举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在很多人看来这简直是大逆不道。然而,她却不依不饶,几经苦苦相求,张作霖终于同意她进入奉天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就读。许澍阳虽然年龄大,文化底子薄,但凭着从日常生活中点滴积累和聪慧的天资,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努力,不仅能够识文断字,而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出众的才华。

然而,随着张作霖职位的飞升,他逐渐感到一位督军的夫人,在普通女子师范读书,有损他的尊严,断然勒令许澍阳退学,许澍阳只好洒泪屈从。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一直走不出这件事情的阴影,多次暗自落泪。

许澍阳失去了这次求学的机会后,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4个子女的身上。她经常告诫孩子们:做人不能忘本。一定不要忘了,妈妈是个穷苦人出身(其实张作霖更是穷苦人出身),你姥爷姥姥都生活在乡下。甚至直言不讳地说:做人要和你大哥学良学习,不要学你爸爸,更不要靠你爸爸。

家里其他孩子们上学都是车接车送,而只有她的几个子女坚持步行上学,并且要求孩子们和百姓的孩子一样,穿粗布衣服。一次,怀曦哭闹着要穿和姐姐们一样的绸缎衣服,许澍阳坚决不允许,对哭得死去活来的怀曦根本不予理采,张怀曦最终只能自己放弃要求。

在四个孩子当中,让她操心最多的是儿子学曾。大约因为张学曾的的童年,正值张作霖飞扬跋扈的时期,他的生活里多有桀骜之气。一次,张学曾从家里拿了钱请朋友吃西餐,许澍阳对儿子这种“忤逆之举”,气得手足无措,拿起棍子便打,直把时值少年的学曾揍得遍体鳞伤。

张作霖被炸死后,张学曾随母亲居住天津,在外国人开办的学校里读书期间,爱上了一位英国少女。这在许澍阳看来,对儿子这种举动不仅“大逆不道”,而且已经不可救药,直接把儿子捆绑起来,送到了时任天津市长的张学铭处,要求严厉处置,张学铭对姨娘这种过激行为左右为难,只好再把学曾押解到京由张学良处理,直到北京托人捎来口信:少帅已经把张学曾严办了。许澍阳才算把心放下。

自从眼看着张作霖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辫帅”张勋的精神病儿子和蒙古王的傻儿子,舔犊情深的许澍阳就警觉地关注着几个子女的婚姻问题。

1922年,张作霖命许澍阳带年仅6岁的张学思进京,进京后才知道为拉拢直系军阀曹琨,为学思与曹琨的女儿定亲。这件事诱发了许澍阳与张作霖的激烈争吵,许澍阳在知道无力回天的情况下,一气之下从北京返回沈阳,并立即带着自己的爱子回到了新民老家,并声言:如果张作霖不收回成命就坚决不回沈阳。

历史是上帝的一场游戏,被上帝遗忘并非一定是件坏事。

虽然,许澍阳与张作霖进行了坚决斗争,然而,两个女儿都没能摆脱“政治筹码”命运。所幸,她最疼爱的小儿子张学思与直系军阀曹琨女儿的婚事,因两次直奉战争不了了之。

小女儿怀曦,与张学思的命运如出一辙,8岁时候被张作霖指父为婚,与时任北洋政府总理兼陆军总长的靳云鹏的儿子定亲,后来张作霖死、靳云鹏出家,1931年这门亲事才由张学良出面解除了婚约,张怀曦由于出国留学等因素耽搁,至29岁才与爱人张晓雪结婚

1925年春,张作霖再次突然决定带着年仅16岁的怀瞳前往天津,但去做什么却家人却全然不知。有几个姐姐的前车之鉴,使许澍阳和已经懂事的怀瞳忐忑不安起来。不管许澍阳怎么问,做事一向一意孤行的张作霖不作任何解释。果然不出所料,张作霖此行的目的是为三女儿怀瞳和清朝老臣赵尔巽的儿子赵天赐定婚。

赵尔巽,曾经担任东北三省总督,在张作霖刚刚归顺朝廷的时候,一直得受到赵的排斥,致使张作霖一度曾有重返“绿林”的想法,只是“武昌起义”后张作霖用杀害革命党人的屠刀稳固了赵尔巽的地位,赵尔巽不得已才给了他部分兵权。把自己视若掌上明珠的女儿托付这样一户人家,许澍阳作为一个对官场宦海一直存有芥蒂的人当然放心不下。然而,许澍阳却没能左右张作霖意志。1926年秋,许樹阳在万般无奈中,将女儿怀瞳嫁给了赵尔巽的儿子赵天赐。阴错阳差却成全了一对珠联璧合的夫妻,尤其在抗日战争暴发后的几年,许澍阳与大女儿、女婿一直东奔西走,过着相濡以沫的生活。

1934年,张学良以不抵抗罪名被迫下野,至此“东北第一家族”揭开了黑暗的一页。不久,许澍阳便随大女儿怀瞳夫妇前往香港。

西安事变后,出于安全等多种因素考虑,许澍阳、张怀瞳母女决计前往美国定居。唯一留在大陆的小儿子学思成了她最大的心病。常言道: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她拍电报让张学思前往香港见面。此时张学思已经是有5年党龄的老党员,她对儿子参加共产党的事已经有所耳闻,听了儿子留在国内的想法后,她毅然放弃了让儿子一同前往美国的意见。

到美国后,出身贫苦之家的许澍阳,始终被漂泊流离之苦煎熬着,尤其对身在国内的儿子放心不下,她关注着所有从国内传来的战况及各种信息,大海捞针一样打捞着儿子学思的消息。她终于在报纸上看到,前往旧金山参加联合国成立大会的代表中有一位叫董必武的中共代表。这位从来不在官场抛头露面的妇女,连夜乘飞机赶往了旧金山,费尽周折终于见到了董必武。当得知儿子已经成长为一名共产党的优秀将领,激动得热泪盈眶,一种漂泊的孤苦感,立即被一种新的希望取代,回国成了她魂牵梦绕的事。

日本宣布无条件后投降,许澍阳再也抑制不住回国的渴望,不顾同在美国纽约的三个子女的劝阻,只身踏上了回国的旅途。

回国后,许澍阳希望立即到延安去见阔别7年的儿子。然而延安在哪?儿子在哪?更令她没想到的是,国内此时内战又起,战火阻隔,延安显得比美国更远。回国后面对的不仅是颠沛流离痛苦,还面临着战火对生命的涂炭,许澍阳只好回到她熟悉的津门旧居。

此后不久许澍阳与儿子取得了联系,此时张学思已经是辽宁军区司令员,刚刚以共产党代表的身份接管了奉天省公署,听到这个消息,历尽人生风雨的许樹阳百感交集。

自从1907年嫁到张家,她亲历了张作霖在张家大院里亲手升起了东北军的五彩旗,1929年张学良又在那座大院里升起了象征易帜的青天白日旗,今天自己的儿子又在那里升起了五星红旗。而自己命运却像历史长河中的一只浮萍,始终被激荡在漩涡里。

许澍阳见到儿子张学思,已是1949年春天。此时的张学思任辽宁省政府主席,她在儿子儿媳的陪同下再次来到大帅府,从进这座院子到再进这座院了,时光已经过去40年。看着自己再熟悉不过的房间,似乎听到孩子们的笑声、哭声……时光被浓缩成了上帝画笔下的一组图画,当年那些在她怀里嗷嗷待哺的孩子,如今已经散居天南海北。

张学思为母亲万里寻子并饱受战争之苦感动而歉疚:“哥哥姐姐他们都在美国,那边生活条件也好些,怎么不留在他们身边呢?”

许澍阳却说:“美国再好也不是咱的,还是住在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里好!”

许澍阳此生再次的打击是儿子张学思受到林彪集团的陷害并含冤而死。

1967年9月,张学思被林彪一伙以莫须有的罪名关押,并施加了残酷迫害,张学思最终病死狱中。两年后,许澍阳才得知儿子去世的消息,年近八寻的许澍阳,悲痛欲绝,她与儿媳不断给中央写信。此事受到了中央重视,林彪死后,在周总理关注下对案件进行复查,然而直到1975年张学思案才被平反。张学思平反的报告中,许澍阳补助问题上,周总理把“一定的补助”改成了“足够的补助”,使她的晚年生活得到了充分保障。这位历尽人间沧桑的老人,晚年与儿媳及六位孙辈生活在一起,生活安静闲适。

1978年,许澍阳在北京走完了人生历程,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