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馆

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 家庭生活

从七年之痒到三年之痛 “短命婚姻”带来的社会思考

近年来,婚后三年内离婚的比例明显升高,占离婚总量的三成多。婚姻保鲜期的缩短,正成为伴随离婚率不断攀升的一个社会问题。与此同时,父母包办离婚全过程、大龄青年闪婚闪离等特征日益显现。

从七年之痒到三年之痛 “短命婚姻”带来的社会思考

从七年之痒到三年之痛,“短命婚姻”带来的社会思考

“新离婚时代”下体现出的离婚新特征,其背后折射出哪些深层的社会问题

“短命婚姻”司空见惯

婚姻的保鲜期是多久?传统意义上的“七年之痒”已经过时。连日来,记者走访了青岛多家婚姻登记处,采访了多对离婚当事人及多年从事离婚纠纷调解的专家,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婚姻解体时间正由“七年之痒”缩短为“三年之痛”。

尽管离婚已近半年,但28岁的陈冲仍无法从婚姻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五年相识、相恋积累的感情基础,在婚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中消磨殆尽,最终难逃离婚结局。“不都说 ‘七年之痒’吗?为什么我们的婚姻只维持了短短十四个月?”陈冲的遭遇和困惑不无代表性。

青岛离婚网创始人、青岛维情婚姻咨询中心主任王青华明显感到,近两年的业务量成倍增长。“2008年以来,咨询离婚事项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婚龄不满三年的离婚夫妇明显增多,大约占到离婚总数的三成左右。从年龄段来看,婚龄不满三年的离婚夫妇多是 ‘70末’、‘80后’这批年轻人。”王青华说。

而对于在离婚登记处工作一年多的乔琼平来说,“短命婚姻”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儿。“结婚不满三年就离婚,这类‘短命婚姻’的比例比前几年明显提高。”乔琼平说,由于婚龄长短这类数据尚未纳入离婚登记统计之列,所以很难给出“短命婚姻”占离婚总数的比例。但根据办理离婚登记以及调解的情况看,2008年以来,随着区内离婚绝对数字的攀升,婚龄不满三年的离婚夫妇所占比例已占到了30%至40%。

“婚姻的保鲜期正从过去的‘七年之痒’缩短为‘三年之痛’。”乔琼平感叹道。

父母包办离婚全过程

在26岁的李慧与丈夫长达一年之久的离婚战中,母亲朱月茹俨然成为主角。从提议离婚、法律咨询到起草离婚起诉状、提供各类财产证明,繁琐、冗长的离婚过程中,李慧像被输入了程序一般,一步一步按照母亲的指令办理各项手续,如今,只待法院二审宣判,她与丈夫的三年恋爱、一年婚姻将彻底划上句号。

“可以说,整个离婚过程,都是我妈在主导。我们两口子之间没有原则性的问题,但双方父母一掺和,我们不离不行了……”电话中,李慧的语气相当伤感。

“我有什么错?闺女在婆家受了气,我不为她主事儿,谁来替她撑腰?”心疼女儿的朱月茹像当年操办女儿的婚礼时一般,四处奔走咨询离婚相关事宜。

“以前是父母们帮着子女操办婚礼,如今父母操办离婚的越来越多,大约占到了一半。”采访中,王青华的这番总结,着实让记者惊讶。

根据近年来接手的离婚案件,王青华总结了父母代办的思路:“他们先是电话或当面咨询,进而详细了解协议离婚或起诉离婚的程序、所需材料证件等,许多离婚案件直到法院宣判阶段我们才见到当事人。”面对“短命婚姻”这一怪现象,王青华颇感无奈。

“保鲜期”为何缩短

从七年之痒到三年之痛,导致婚姻家庭保鲜期缩短的原因何在?

“作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70末’、‘80后’从小娇生惯养,缺乏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意识,这是他们婚姻难以长久维系的主要原因。”青岛市社科院社会研究所研究员李纬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

这一点,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市南区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张少华感同身受。“不少年轻夫妇在前来办理离婚手续时,仍然打得不可开交。谈及离婚原因,他们彼此推卸责任、互相指责,就是不肯退让。”

“还有一类现象尤为值得关注,那就是通过相亲认识、闪婚闪离的大龄夫妇在‘短命婚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市北区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乔琼平根据日常工作总结出这一规律。“前来办理离婚手续每10对中就有一两对是‘剩男’‘剩女’相亲结合的。这类夫妻多数是迫于家长压力走上相亲之路,相处数月到半年就 ‘闪婚’,由于婚前了解不够,性格、习惯各异的两人婚后矛盾凸显,又无法求同存异,婚姻迅速走向解体。当然,这类夫妇离婚调解的成功率也最低。”

在市北区婚姻登记处主任陈梅看来,越来越简化的离婚手续也成为年轻人草率离婚的 “催化剂”。2003年10月1日,新《婚姻登记条例》正式实施。新条例取消了对离婚申请人相关证明、材料至多一个月的审查期,对当事人确属自愿离婚并达成一致的,当场予以登记离婚。新条例还取消了单位、村(居)委会出具介绍信的做法。离婚程序的简化,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对婚姻的约束和当事人离婚的社会成本,使得不少年轻夫妇动辄把婚姻当儿戏,推动了“短命婚姻”的攀升。

婚姻需要不断调试

“婚姻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从来就不是‘私生活’或‘私人关系’,而是一种本身就带有强烈规范性的社会关系……婚姻不仅体现着夫妻的合作,也体现着夫妻与其他家庭成员以及社会上其他人的合作。”马克思在《论离婚法草案》中即对婚姻的社会性做出详尽的阐释。

“离婚率逐年攀升,是社会转型期多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交互作用的结果。从积极角度看,这是对传统社会‘凑合’婚姻观念的更新,是现代社会对个性、人性充分尊重的体现,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婚姻保鲜期的缩短、‘短命婚姻’比例的增多,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李纬研究员表示。

“婚姻不是一纸婚书,婚姻需要夫妻双方相互调试、不断学习。”青岛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赵新彦接受采访时说,丈夫、妻子、女婿、儿媳、父亲、母亲,这些伴随婚姻缔结而产生的全新社会角色,需要夫妻双方相互适应、相互调试,重新认识并不断习得,方能更好地实现角色扮演。

赵新彦认为,从社会学角度看,作为社会的最小细胞,婚姻家庭承担着经济合作体、生育共同体等重要社会功能,婚姻维系时间的缩短、家庭危机的提前到来,势必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单亲家庭子女的犯罪率升高、婚恋观的扭曲、贫困单亲母亲的产生等,西方高离婚率引发的系列社会问题值得我们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