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馆

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 便民服务

2021年国小免试就近入学是什么意思?就近入学的范围是多少公里?

为保障我国义务教育的正常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适当设置国小、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那么,2021年国小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是怎样的?下面,就快和本站一起了解相关知识吧!

本文目录

1、2021年国小免试就近入学是什么意思?

2、就近入学的范围是多少公里?

3、国小就近入学的好处

2021年国小免试就近入学是什么意思?就近入学的范围是多少公里?

2021年国小免试就近入学是什么意思?



就近入学,通俗来说就是你住在哪,你的孩子就在那附近上学。但它真正的含义是这样吗?据国家教育部解释,所谓就近入学其实是根据学校布局及招收学生人数不同等因素影响来划分调配的,即是根据教育局的布局,尽量将学区的学生尽量分配到离小区最近的学校入学。而这意味着孩纸就近入学不一定是离家最近的学校就读的哦!有可能一街、一墙、一河之隔,孩纸们上的学校就是“两重天”啦!

2021年国小免试就近入学是什么意思?就近入学的范围是多少公里? 第2张

就近入学的范围是多少公里?

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为每一所国中合理划定对口国小(单校划片)。所以,每个地区就近入学的具体范围会有所差异,例如2020年《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指导意见》规定,国小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原则上在3公里以内。

2021年国小免试就近入学是什么意思?就近入学的范围是多少公里? 第3张

国小就近入学的好处

1、就近入学减少孩子们的路途奔波,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中国小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如果因为就读学校过远,导致每天来回奔波,处于学习、等车、坐车的循环中,这样不利于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成长。这其中还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

2、就近入学促进了家校携手教育的有效性

就近入学让家庭和学校有更多契机进行沟通与衔接。最有效的教育是家校携手,在当今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仅靠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都是偏食的教育。在合作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显特色,相辅相成,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孩子更好地成长。家校合作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就近入学避免了“新型留守儿童”的出现

古有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孟母三迁”的感人故事,而我认为,现在由于“择校热”等原因,出现了“孟子三迁”的现象。有的家长深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影响,为了让孩子从幼儿园到国小、中学都上“名校”,不管这名校的距离,是不是一个县、区、市,甚至是不是一个省。一些家长由于工作等原因,只能在本地生活,就让孩子住校或者让孩子的爷爷奶奶等老人去照顾孩子,造成了孩子与父母聚少离多的现象。这与亟待解决的留守儿童问题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这类“孟子”或者“游子”家里经济条件可能相对较好,但这绝不能代替亲情的陪伴和交流。近十几年来,关于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很多,普遍认为他们可能出现心理人格问题、道德品行问题、学习问题、性格缺陷、心理障碍、行为偏差等不良现象的几率相对较大,长大后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

4、就近入学可以避免优质生源扎堆引起的角色定位负效应

我从事一线教育工作多年,发现一种现象:无论带什么样的班,即使高中最好的班,学生百里挑一,有些学生学着学着就默默地掉队了,掉在比自己录取分数低一两个层次的学生后面去了。当然,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不排除这些掉队学生个体的心理原因,我把这叫作班级角色定位效应(仅凭自己的教育教学总结积累而命名,不一定准确)。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浓缩的小社会,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会充当不同的角色。在班级不同的活动中会呈现不同的角色,比如按性格交往可分为:闷葫芦式内敛型、和事佬式和谐型等。在学生学习方面,班级中呈现出的角色定位可分为:领头羊式自律自信型、随大流式得学且学型、自暴自弃式拖沓反感型。也可以笼统地叫“优、良、差”三等。如果对自己角色定位正确,就会积极自信地学习与生活,那么,他的学习会越来越主动,成绩会越来越优异,做班级其他事务也相应地自律、自信和上进,这可以叫作班级角色定位的正效应;反之,如因学习成绩、压力或人缘交往等导致角色定位失准,会出现消极的学习态度,产生消极学习的后果,这可以叫作班级角色定位的负效应。这些角色不是老师或他人为其设定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己自然而然地归类站队。班级角色定位是很难避免的,老师能做的仅是及时发现负效应的学生,因人施策,去改变他们。

这是一个学生的真实案例,他在日记里写道:“我从幼儿园到国中都是被掌声和奖状簇拥着成长的男孩,老师以教我自豪,父母家族都以我为骄傲。但进入高中后,我发现本班人才济济,自己仅仅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我挣扎过,但并没有多大的起色。我对自己失望了,遇事选择了逃避,收敛了自己的才智(因为我比不赢,干脆就不显示),成了一个封闭的人。再也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当我了解此事后,有意无意关照他的学习、生活,找他谈心,帮助他树立以前的自信心。虽然这是高中学生的案例,但我在和国中、国小老师交谈时,询问他们是否存在班级角色定位问题时,他们也身同感受。

一位名校国中老师说,几乎每一届学生都有因为成绩差,中途转到非名校去读书的,但通过后来的跟踪调查,他们发展得很好,会考、大学联考成绩也较优异,这也许是班级角色定位改变的缘故,从而改变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原来班级,成绩优异的学生太多,自己在班上不是耀眼的存在,如果发生一些不如意的事,思想认识不到位,很可能就把自己的班级角色定位为“自暴自弃式拖沓反感型”,从而产生负效应。而转到其他班级后,又不知不觉把自己归队为“领头羊式的自律自信型”,从而享受到班级角色定位正效应的成果。

从这个层面说,如果不就近入学,一味择名校,孩子的心智发展没有跟上,一但教育沟通稍有闪失,不但没有享受到名校的资源,反而有可能埋没本是优质的生源。

5、就近入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在没有实行就近入学前,家长都想方设法让孩子读名校。除了个别人拼爹、拼钱,大多是拼学习的起跑线,早教班、奥赛班、神童班应运而生。这些培训都是超前或公式化的教育,其效果只能在极少数学生中体现,而大多数状态是家长疲惫,孩子受罪。

中国人工智能第一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教授蔡自兴呼吁家长和学校理性看待早慧少年教育,“在早慧少年的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上,也应遵循智力发展规律,过度的超前教育只会培养出不‘完整’的人,步履揠苗助长的后尘。”所以,压榨孩子的长远潜力,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就会成为《我要的是葫芦》中葫芦藤上的葫芦。

而实行就近入学政策后,家长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躁不安,能让孩子静下心来,循序渐进、有规律地学习,有时间去学习非文化课,积极参与锻炼与社会实践,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就近入学政策的好处不仅是我谈的这些,还有许多诸如为家庭减负、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等社会层面的好处。

当然,就近入学政策也存在一些需要健全和完善的地方,推进义务教育就近入学不是一近了之,而是扎实落实各级责任,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千方百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寻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治本之策,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平优质教育,让老百姓心安理得地就近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