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館

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祕聞

唐傳奇中的聶隱娘們 真的是女權主義者嗎?

《聶隱娘》這個傳奇的故事背景發生在唐德宗貞元年間,經歷“安史之亂”後,唐朝中央政府對地方勢力已經不能有效節制,只能默認各地藩鎮的割據,並試圖通過以不同藩鎮相互剋制的方式來管控各地藩鎮,避免某一藩鎮坐大,危害中央政府和朝廷的威嚴。魏博節度使就是各藩鎮中勢力比較龐大的一支,有十萬雄兵,管轄五個州;而《聶隱娘》裏的陳許節度使劉昌裔勢力比較弱小,轄下只有兩個州,與中央政府關係較為密切,時常受到鄰近的魏博節度使的威脅。

唐傳奇中的聶隱娘們 真的是女權主義者嗎?

故事裏,這種威脅變成暗地裏的謀殺———魏博節度使派劍道高手、能取敵人首級於無形的聶隱娘去刺殺劉昌裔。而勢力較弱的劉昌裔也不是凡人,他善於“先知”,算出了聶隱孃的行蹤,並派手下前去“迎接”,從而化解了一場性命之難。但縱然如此,劉昌裔和他的手下仍然弄不清楚原來聶隱娘和其夫君騎乘的黑白雙驢只是剪紙。類似的“紙驢”或者“紙鬼”故事,在《聊齋》裏也有,各位讀者可以比較着閲讀。

聶隱娘父親聶鋒是魏博節度使田季安麾下將領,不過級別似乎不太高,只是“押衙”,類似近衞部隊的校尉。聶隱娘十歲時,一位尼姑忽然出現在他家門前乞食,一眼瞥見了聶隱娘,於是向聶鋒討聶隱娘帶走,説要教她練習武功。聶鋒自然不允許,但這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尼姑豈是等閒之輩,她説,老大,您就是把她藏在鐵櫃裏,我也要偷走的。果然,晚上聶隱娘就丟了。

這個開頭的不同凡響,讓聶隱孃的師父,神祕的尼姑一出場就震懾四方。而聶隱孃的修煉過程,作者並不直接寫,而是通過聶隱娘回答聶鋒的盤問,間接地説出來。接着的對話非常有意思。問其所學。曰:“初但讀經唸咒,餘無他也。”鋒不信。隱娘曰:“真説又恐不信,如何?”鋒曰:“但真説之。”因為這是父親和女兒的説話,要有點父親的尊嚴。雖然聶隱孃的劍技已經遠超父親,然而父女之間的基本關係,還不能混亂。只是因為女兒的劍藝太高,而且殺人太簡單,父親覺得自己已經無法像疼愛十歲小女兒那樣疼愛這位十五歲的大女兒了。很顯然,我們可以想見十五歲的、已經取人首級很多的聶隱娘,不再是天真爛漫的少女,而是一位眼神凌厲的頂級殺手

上面這段對話很簡單,父親問聶隱娘學到什麼,她一開始回答説就是讀經唸咒而已。父親不信,繼續追問,聶隱娘説,真説了恐怕你不信呢。接着,聶隱娘就説了一番讓人聽了確實難以置信的話來。因為有了之前“真説又恐不信”的鋪墊,她怎麼説,都合理了。這也是敍事上的一種技巧。

這段自述練功習藝過程,有一段內容非常重要,那就是聶隱娘受命去刺殺一位有罪的“大僚”,卻因看到此人逗弄小孩子而於心不忍,沒有直接刺殺,而是等到孩子走開後才下手。記得很多描寫殺手的香港和好萊塢大片,都有類似的鏡頭。可見“於心不忍”這一層,天下人內心大抵相同。

這樣的“善心”,使得聶隱娘這個人物有了特殊的“人道主義”精神,這種“同情心”卻是冷血“刺客界”不能容忍的錯誤。讀到這裏,會發現聶隱孃的人物形象進一步豐滿起來了。聶隱娘不是六親不認的冷血殺手,她有人性、同情心、是非觀,也因此,她才會是超越普通冷血殺手的女劍俠。俠之所以為俠,是因為有是非觀,有大義,有同情心,她的愛與恨,都是有拿捏,有分寸的。

魏博節度使的勢力範圍很大,大約在河北魏州(今大名市)、山東博州(今聊城市)一帶,由“安史之亂”頭目史思明的部將田成嗣為首任節度使,節制五州。魏博統帥與鄰近的各藩鎮之間長年互有攻伐,也有連橫,在中央政府無法有效地統制的情況下,藩鎮間的關係和形勢非常複雜。

文中寫到,魏博主帥與陳許節度使劉昌裔不和,派聶隱娘去“賊其首級”。這個細節暗示了當時藩鎮之間複雜而詭異的關係。那個時代,各藩鎮之間分分合合,為利益而血腥鬥爭,各統帥都着力搜求民間武林高人,以刺殺敵手,其中的混亂可想而知。聶隱娘這個“刺客”人物形象,正是基於這種歷史背景誕生的。

小説家金庸也很喜歡《聶隱娘》這部作品,他在為清代咸豐年間版畫家任渭長所作的《三十三俠客圖》寫介紹時,專門談到了這些作品的來龍去脈。金庸還寫過一部篇幅較短的武俠小説《越女劍》,以古籍《吳越春秋》裏提到過曾跟白猿鬥劍的室外女劍俠為藍本,寫女俠的高超劍藝和“功成名遂身退”的高明修養。